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活動 > 正文

常态糾偏和階段改進促進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19-04-25 11:52:35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 本站原創  

4月23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内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複核工作彙報會召開。


從黨委行政領導到後勤員工,從學生課堂出勤到課程考核評價,從圖書借閱到财務報銷,以科學打造目标鍊與标準鍊為引領,以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設為關鍵支撐,明确責任主體,落實目标任務,基于8字螺旋開展常态糾偏和階段診改,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量地完成。如今,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内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思維,正逐漸成為江蘇省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各項工作推進的行為習慣。


“催辦學校職能部門工作的有效完成,落實學校年度目标任務的完成,一直是困擾辦公室工作的一個難題。”無錫職院院辦主任儲開峰說,“通過目标鍊和标準鍊打造,學校目标傳遞到專業、課程、教師層面;通過常态糾偏和階段改進,既保證了任務過程的監督與執行,也提高了任務完成的質量和時效。”


“黑箱”透明化,為課堂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今年初,臨近期末,無錫職院外語與旅遊學院教學秘書通過教務管理平台發現,有2名學生在5門課程中曠課超過4次,存在取消課程考試資格的風險;有3位專業教師對學生畢業設計指導次數不足,低于學院制度規定的下限。于是,教學秘書立即向相關學生和教師發送預警信息,督促改進。而在以前,諸如學生出勤率、教學進程符合度、畢業設計指導頻次等教學管理中的細節問題,卻猶如看不透的“黑箱”,很難被及時發現。


開展診改試點工作以來,無錫職院以課程層面信息化應用為突破口,全面升級學校教學管理系統。如教師課堂教學模塊,對授課計劃、課堂考勤、教學日志、作業維護、教學輔導、調課與停課、教室借用、實踐預約等功能進行優化,實現課堂教學全面信息化、無紙化管理,建立流程可視、可追溯的推動機制,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常态糾偏。


現在,學院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通過數字化教學平台,利用堂測等方法,了解學生掌握教學内容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貼合學生實際需求;教學管理部門則通過教學日志所反映出的信息,及時了解課程的運行狀況,實現課堂管理的透明化。

   此外,無錫職院利用信息化技術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對全校全部1200多門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進高質量教學資源建設與課堂應用,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後應用及訪問量監控功能,采用随堂測試軟件、試題庫随機組卷、多角度考核等方式,實現了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大數據“畫像”,成師生自我提升内生動力


   今年3月剛開學時,無錫職院機制(11731)班學生朱豪盛的手機裡收到一份學生自我發展個人“畫像”。


“我的成績隻是勉強及格,班級排名挺靠後的。


這份“畫像”裡的内容不僅包含上一學期的出勤率、各科考試成績、參賽獲獎情況,還有自主學習情況以及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職業資格考試等情況,連校内消費都一目了然。這份包含能力發展、學業發展、學業投入、思想品德等大學生自我發展4個維度17個指标的全面翔實“畫像”,讓原本不那麼在意成績、“隻要不挂科就萬事大吉”的朱豪盛決心“認真學習,不再用及格敷衍”。


   而無錫職院物聯技術學院教師王欣在校情綜合分析與決策支持平台裡的個人“畫像”中發現,科研服務年度目标達成信息顯示“橫向服務到賬金額項還未完成,達成率處于全校均值以下”。這讓王欣倍感壓力,這學期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積極開展科研服務,希望自己有所突破。


診改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文化素養、多元發展等多個方面,而學生和教師的獲得感和目标達成度,是考量診改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近兩年來,無錫職院建成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學校微信企業号中加入自診模塊,以學年為診斷周期,采集教師“師德師風、教育教學、教學研究、科研服務、專業實踐”和學生“能力發展、學業發展、學業投入、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算法分析,用大數據為師生精準“畫像”,為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個性化參考依據。


“讓全校師生從中獲益是診改工作的内生動力,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見效。”無錫職院院長龔方紅說,即便學生畢業後走上社會,學院也會持續對他們開展跟蹤調查,檢測人才培養成效,目前已經積累6年的調查數據;從2015年開始,學院還啟動對畢業4年以上學生的中期調查,檢測中長期培養目标的達成度,目前已積累兩年的調查數據。這些數據通過校情綜合分析與決策平台進行智能分析,為學校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提供了決策參考。


消除信息“孤島”,智慧校園讓決策更智慧


2017年上線運行的校情綜合分析與決策支持平台,無疑是無錫職院診改工作中的一大亮點。事實上,無錫職院的信息化技術應用一直走在同類院校前列,早在2003年學院就對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近年來相繼完成校園無線網全覆蓋、校園智能卡系統建設、網絡扁平化改造、師生及學校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等一系列工作,積極推進課堂信息化,服務教學全過程。


“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信息、數據龐雜。診改工作隻有在不額外增加師生工作量的前提下,才能可持續、常态化,這就需要依賴信息化平台的建設來實現。”龔方紅介紹說,學院以“服務、融合、應用”為核心的智慧校園系統,由網上辦事大廳、數字化學習中心等21個業務子系統作為支撐,實現69個工作業務全程在線辦理,既為師生員工提供便利,也為自診工作提供源頭數據,強化了業務系統集成,并實現數據實時采集和共享,全力打造的數據中心消除了“信息孤島”。


校情綜合分析與決策支持平台上線以來,信息化應用在無錫職院學校、專業、課程、師資、學生5個層面的診改中全面鋪開,通過基于數據的實時采集,構建教學質量診斷分析模型,實現自我診斷的數據化和對問題的精準定位,為自我診斷和預警提供重要分析基礎。另外,各層面的診改報告由平台自動生成,簡化、優化了診改操作方法與流程,從而減輕了工作量。2018年平台升級後,針對5個層面224個質控指标,實現了數據源頭采集,數據自動采集率達93.94%,為診改常态機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支持,也為學校各級管理者提供了決策依據。


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診改常态化,讓無錫職院内涵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據無錫職院“十三五”規劃年度執行報告顯示,2018年度核心指标完成率達95.47%。2018年,無錫職院入選江蘇省卓越高職院校,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國際影響力、服務貢獻、實習管理等4個50強榜單;2016年至2018年,綜合競争力全國排名保持在第六名,今年躍升至第四名。(中國教育報記者 鐘偉 通訊員 姜敏鳳)